【“法宝”走基层 出彩司法行政人】 温县:太极文化“司法拳” 刚柔相济解疑难
2025-07-06 浏览量:0

        温县司法局岳村司法所所长王璐璐在全县人民调解员培训会上讲解“太极调解八法”。

 通讯员  轩雨杰 摄

        温县司法局基层管理股工作人员向新入职专职人民调解员介绍“太极调解八法”。

记者 毋千举 摄

主持人:太极拳,作为东方体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闻名遐迩。它讲究虚实变幻、动静分明、刚柔并济,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蕴含着深邃的太极哲理。在太极拳的发祥地——温县赵堡镇,浓厚的太极文化氛围滋养着这片土地。而赵堡司法所,就在这如行云流水般的拳韵中,练就了一套别具一格的“真功夫”。他们将“刚柔相济和为贵”的太极理念巧妙融入司法调解工作,把太极拳的技击、技法灵活运用到实际调解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一套独树一帜的“太极调解法”,调解成效斐然。本期节目,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赵堡司法所,揭开这奇妙“太极调解法”的神秘面纱。 
         温县司法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吴静静:“太极调解法”秉持着太极拳“刚柔相济和为贵”的调解理念,深入剖析太极拳的八种技击技巧——“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挖掘每一招式所蕴含的太极智慧,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人民调解工作中,以解决纠纷、平息纷争。

“掤”:当发现矛盾纠纷时,绝不推诿,积极承接,但又不过度承诺,避免当事人期望过高,影响后续调解工作的开展。
  “捋”:这是贯穿整个调解过程的关键技法。调解以双方自愿为基础,当事人的心态和事态发展随时可能变化。调解人员需顺着当事人的“劲”,引导其走向正确的调解方向,确保调解过程方向无误、方法得当。
  “挤”:调解人员要“立身中正”,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努力促使双方立场达成一致。

“按”:在太极拳中,“按”有封闭、固定之意。在调解工作里,其目的是达成调解协议,终止纷争,真正实现息诉止争。
  “採”:若在调解过程中发现一方诉求偏离正轨,应立即调整方式,避免调解偏离轨道,引导当事人回归正途。
  “挒”:当当事人提出的诉求违法违规或违背公序良俗时,运用此技巧,使对方失去不合理的支撑点。
  “肘”:若一方当事人过于强势、咄咄逼人,运用该方式促使其自主调整调解方式,推动调解向好发展。
  “靠”:对于调解周期过长、当事人精神疲惫而放弃调解的情况,运用此技巧促使双方逐步达成和解协议。 
   温县司法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吴静静:“太极调解法”充分发挥了太极拳的精髓,在调解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调解了众多案例。今年4月9日,赵堡镇村民冉某与程某长达二十多年的借贷纠纷,就是“太极调解法”的典型成功案例。调解员先用“掤”劲承接案件,让当事人感受到纠纷可以通过调解解决,避免矛盾激化。由于借款时间跨度长且缺乏程某联系方式,调解员运用“捋”的技巧,通过村调委会、程某家人和亲戚,找到了远在陕西打工的程某。了解到程某有还款意愿但无还款能力后,调解员用“挤”劲引导冉某合理提出诉求。经过反复沟通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员果断运用“按”劲固定调解结果,为双方拟定调解协议并签字确认。至此,这起二十多年的纠纷圆满解决。 
   温县司法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吴静静:“太极调解法”在温县司法系统得到推广应用,仅2024年,全县11个基层司法所累计排查矛盾纠纷2081余起,成功化解2064起,化解成功率高达97%,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标杆。此外,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显著。截至目前,两名调解员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两名荣获“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数十名调解员跻身“焦作市金牌调解员”行列,社会各界对调解员及调解成效高度认可。 
   温县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献生:“小调解,大和谐。在太极的运化中,我们领悟到其与调解工作的相通之处。将太极文化中的公平、公正、和谐、统一元素融入调解案件,把太极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推进调解、化解纠纷。”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法治思维为指导,不断创新,将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作,凭借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持续擦亮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金字招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强大动力。

出品团队

●策  划:曾琳琳
●脚本执笔:石媛媛
●录  制:毋千举 陈天昊 韩    笑 洪明砚
●技  术:刘 佳 赵银岷 施筱雯
●链  接:登录焦作网www.jzrb.com进入网络直播收看本期节目,同时请关注焦作日报全媒体矩阵。


统 筹:曾琳琳

编 辑:赵银岷

来 源:焦作网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焦作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