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战场到复兴之路
2025-08-06 浏览量:0

​尊敬的先辈们:

展信安。

此刻我正站在卢沟桥的石板路上,脚下的凹痕里还嵌着当年的弹片锈迹。通过手机地图,我得知此处经纬度为北纬39°52′,东经116°16′,与你们在1937年7月28日于宛平城墙上所记录的坐标相比,精确度仅相差小数点后两位。八十多年的风雨,没能磨平这些地理坐标里藏着的誓言。

上个月我去了四行仓库,西墙的弹孔被小心地保留着,每一个孔洞都用灯光照亮,像夜空里的星星。1937年你们在这里写下的“死守”二字,如今被投射在对面的纪念馆玻璃幕墙上,字体比当年更醒目。仓库旁的苏州河上,观光游船正驶过,游客们举着手机拍摄弹痕墙,一个孩子指着最大的那个弹孔问:“爸爸,这里以前是不是打过很凶的仗?”他不知道,你们当年从这个孔洞里射出的子弹,正护着他现在无忧无虑的笑脸。

在平型关大捷遗址,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英雄的足迹永不磨灭。昔日你们设伏的山沟中,如今修建了蜿蜒的木质步行栈道,让后人得以循着先辈的足迹,重温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栈道两侧,智能电子解说牌静静伫立,当游客靠近时便会自动启动,通过声光电技术生动还原当年的战斗部署,让历史场景跃然眼前。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山脚下的108国道上车流不息。一列列物流货车首尾相接,犹如钢铁长龙,满载着山西的优质煤炭、河北的精钢建材,昼夜不停地驶向全国各地。这川流不息的繁荣景象,正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你们用生命守护的这片热土,如今正焕发出蓬勃生机。遗址与国道,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诉说着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的沧桑巨变。

我在军事博物馆见过一把你们用过的中正式步枪,枪托上刻着模糊的“抗日”二字,枪管里的膛线早已磨平。解说员说,这把枪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曾跟着一名战士连续冲锋三天三夜。而在隔壁的兵器馆,最新式的国产步枪正安静陈列,激光瞄准器的红点在墙上形成的光斑,像极了你们当年瞄准敌人时的眼神。只是现在,这把枪更多时候是在演习场上守护和平,而不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樟木箱中藏着一台1937年寒冬用于皖南山区通讯的古老发报机,铜键泛黑,磨损痕迹记录着历史。上周,我参观现代化卫星发射中心,见工作人员轻点键盘,指令驱动火箭升空。此景与昔日手动发报形成对比,却共鸣着时代强音——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讯方式的飞跃不仅是技术革新,也是国家实力与民族精神的写照,共同谱写国家发展篇章。

国家档案馆里有一份1937年的华北作战地图,毛笔标注的路线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决绝。地图边缘写着“每一寸土地都要守住”,字迹被泪水晕开了一小片。而在旁边的数字展厅里,电子屏幕上的中国地图正实时刷新着高铁运行状态,红色的线条像血脉一样贯通全国。爷爷说,你们当年最怕的就是“鬼子的汽车跑得比我们的腿快”,现在从北京到上海,高铁四个半小时就能到达,速度快得能追上你们当年的期盼。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见到了一份你们手绘的陕甘宁边区地图,上面用朱砂标出的兵工厂、被服厂位置,如今都变成了现代化的产业园。地图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批注,现在被写进了“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里。讲解员说,当年你们用纺车纺出的棉纱,现在变成了航天器上的特种纤维;当年你们用土窑烧制的手榴弹,现在变成了发射卫星的火箭发动机。

先辈们,1937年你们守护的山河,现在更壮美了;你们用过的器物,现在更精良了;你们绘制的蓝图,现在更广阔了。你们当年在战火中种下的希望,如今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请放心,我们会带着你们的信念继续前行,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山河、每一件器物、每一张地图,都续写着民族复兴的故事。

此致  

敬礼!  

刘晨青

2025年7月31日

(刘晨青,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指导老师:谢海林)

统 筹:曾琳琳

编 辑:李灿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焦作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