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彭雪枫将军的一封信
2025-08-08 浏览量:0

​尊敬的彭雪枫将军: 

您好! 

此刻我正站在商丘市夏邑县的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里,玻璃展柜中那把锈迹斑斑的马刀,刀鞘上“抗日救国”四个字虽已模糊,却像一团火,烫得人眼眶发热。讲解员说,这是您当年在永城、夏邑一带游击作战时用过的刀,刀身上的每一道划痕,都刻着1938年豫东大地的烽火。

您还记得吗?那年秋天,您带着新四军游击支队来到商丘,当时的豫东正被战火吞噬,百姓们扶老携幼逃难,田野里的谷子熟了却没人敢收。您在芒砀山召开群众大会,站在碾盘上高声说:“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不让鬼子踏进商丘一步!”后来我在县志里读到,就是那场大会后,有三百多个商丘青年跟着您走了,他们中最小的才十五岁。

纪念馆的墙上挂着一张老地图,红箭头密密麻麻标注着您的作战路线:从窦楼战斗首战告捷,到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您像一把钢刀,插进敌人的心脏。当地老乡们总说,您的队伍走到哪儿,就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矩带到哪儿。有张泛黄的借据复印件我看了很久,那是您的部队向村民借了五斗小米,落款处盖着鲜红的支队印章,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抗战胜利后加倍奉还”。如今这张借据早已化作纪念馆里的展品,而商丘的粮仓每年都堆得满满的,再也没人会为一顿饱饭发愁。 

最让我动容的是展柜里的一双布鞋。讲解员说,这是您牺牲前,商丘的大娘们连夜纳的,鞋底上还绣着“平安”二字。1944年的那个拂晓,您在夏邑八里庄指挥战斗时中弹,倒在这片您守护了六年的土地上。那天的太阳一定很沉吧?沉得让两千多名群众自发来送您,他们手里的白幡在风中飘着,像一片沉默的雪。

去年冬天,我跟着爷爷去八里庄的雪枫墓园。松柏常青,墓碑上的照片里,您穿着军装微笑着,眼神明亮。爷爷说,您牺牲时才37岁。可就是这短暂的一生,让商丘人永远记住了“彭雪枫”三个字——街道以您命名,学校以您命名,连孩子们唱的童谣里,都有“雪枫将军守家乡”的句子。

离开纪念馆时,夕阳正落在马刀上,刀身反射的光掠过墙上的标语:“为民族解放而斗争”。我突然明白,您当年举起的不只是马刀,更是一种信念。现在的商丘,高铁穿梭,工厂林立,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解放”的果实。就像您当年说的“军人的天职是胜利”,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让您期盼的“太平年景”在这片土地上长长久久。 

这封信该结束了,马刀的光影在纸上跳动,像您从未熄灭的斗志。请放心,商丘的孩子都记得:是谁把黑暗挡在了1944年的拂晓,又是谁,为我们把黎明迎来。 

此致

敬礼!

汪殊誉

2025年7月18日

(汪殊誉,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谢海林、聂艳华)

统 筹:曾琳琳

编 辑:李灿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焦作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