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1937年的战士们:
展信安。
一个午后,我坐在书桌前给你们写下这封信。几天前,我“云游”了南京纪念馆,你们肯定很疑惑,什么叫做“云游”,现在的中国已经开发出足不出户便可以到达你想去的任意一个城市的技术,也许你们并不相信,但是我想说,这就是现在的中国。
今天,我在网络上一遍遍的用眼睛“抚摸”你们存在的痕迹,看着数字屏幕上展现的南京沦陷过程,敌人像一条条毒蛇紧紧缠绕着南京城,我不敢去想你们当时的处境会有多艰难,可历史告诉了我,30万。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数字,每当想起,心头总是颤抖。我刻意不去看你们遭遇的伤亡,可巨大的悲哀笼罩在我心头,笼罩在每一个曾经去过看过南京纪念馆的中国人身上。我回望着历史,总是不住的想,那时的你们是什么样的呢,当你们在战壕里擦拭步枪的锈迹,当你们在沦陷区的街巷里传递情报,当你们把最后一块干粮塞进伤员的手里时,心中是对胜利的憧憬,对家人的思念,对祖国的信任,还是对战争的义无反顾,对自己的义无反顾。敬佩已不足表达我的内心,此时,只有止不住的泪水打破内心的寂静。
此刻窗外的蝉鸣很吵,楼下的孩子在追跑打闹,超市里正播放着轻快的流行歌——这些你们用生命守护的日常,如今正以最鲜活的模样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你们在1937年那个深秋,用冻裂的手指攥紧刀柄时,心里默念的那句“不能退”。当我看见在四行仓库的断壁间,那个绑着炸药包从六楼跃下的士兵,他留给母亲的家书还没来得及寄出,字迹里满是“等我回来种庄稼”的期盼。
你们不是天生的英雄,也许你们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可能有人是绸缎庄的伙计,算着账本盼着过年;也可能有人是学堂里的先生,教着“仁义礼智信”;有人刚过二十岁,正偷偷给邻村的姑娘写情书。可当炮声撕碎了北平的黎明,当军舰堵住了黄浦江的入海口,你们突然就成了扛起民族脊梁的人。草鞋磨穿了就光着脚走,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喉咙喊哑了就用眼神示意——你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中国人”。
现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不可小觑的力量,强壮的巨龙盘旋在北半球的土地上,再也无人敢来犯。我们的祖国现在有勇气更有资格说出中国领土,寸土不让。你们抗争了数十年,终于在21世纪的中国迎来的最伟大的结局。
我常常在想,你们仰望星空时会想些什么?是想着家乡的稻田该收割了,还是担心妻子缝的棉衣够不够厚?或许你们也会怕吧,怕再也见不到开春的桃花,怕墓碑上连名字都刻不全。可我在档案馆的战地日记里看到,有个士兵在最后一页写着:“如果我死了,就把我埋在路边,让后来人踩着我的骨头往前走。”你们不知道战争会打八年,更不知道胜利会在1945年到来。你们只是在1937年的寒冬里,用体温焐热了冻僵的战友,用最后一口气吹响了冲锋号。你们像一棵棵被炮火炸断的树,倒下的时候,根系却在土里悄悄蔓延,终于在四万万同胞的心里,长成了一片森林。
我们的祖国已经华丽蜕变,可我们身为中国人,绝不会忘记你们,每年的12月13日,全城都会响起防空警报,那不是恐惧的信号,是我们在对你们说:“我们记得。”请原谅我们,没能记住每一个名字。但请相信,你们的血没有白流,你们的痛我们懂,你们的盼我们守。当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时,那红色里有你们的体温;当孩子们唱起国歌时,那旋律里有你们的呐喊。
今天的风很轻,像你们当年没来得及说出口的晚安。如果你们能看见此刻的人间,一定会笑着说:“看,这就是我们要的中国。”
此致
敬礼!
王冉
2025年8月1日
(王冉,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谢海林 聂艳华)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焦作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