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谋面的先辈:
您好!
岁月流逝、硝烟远去,天安门广场的白鸽年复一年掠过晴空,孩子们在课本里读着“卢沟晓月”的故事,却鲜少有人见过真正的烽火。但那些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精神密码,从未沉睡。它们化作无形的火炬,在脱贫攻坚的田埂上、科技攻坚的实验室里,继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抗战精神中,“拧成一股绳”的团结最是动人。当年,陕北的纺车与江南的稻穗共赴国难,华侨的汇款与战士的钢枪同筑长城。这份团结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了新模样:悬崖村的钢梯架起时,工程师趴在岩壁测数据,村民肩扛水泥袋爬陡坡;闽宁镇的枸杞红了,福建技术员带着种苗而来,宁夏乡亲把戈壁犁成良田。300多万名第一书记的足迹,像无数条线,将城市与乡村缝成温暖的共同体。原来团结从不是喊出的口号,而是你递来的一瓢水、我搭上的一块砖,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执拗。
“啃硬骨头”的坚韧,同样刻在抗战精神的骨子里。杨靖宇将军胃里的草根树皮,藏着中国人最硬的骨气。如今,这份骨气长在了科研人员的实验室里;当芯片成为“卡脖子”难题,一群平均年龄35岁的年轻人搬进无尘车间,用一千多个日夜反复试验,让国产光刻技术突破瓶颈;当新能源赛道遭遇技术壁垒,工程师们在沙漠光伏基地守着仪器,看了无数次日出日落,终于让光伏板转换效率再升一个百分点。他们说:“当年前辈能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战、自力更生,我们凭什么啃不下这些硬骨头?”原来坚韧从不是匹夫之勇,而是认准方向后,把“不可能”拆成“一步步可能”的智慧。
“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在时光里代代相传。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里,“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的字句,至今读来仍让人泪目。这份担当,在黄文秀的日记里延续着。那个北师大毕业的姑娘,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驻村日记里写着“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村里的砂糖橘销路。在航天城里,年轻的工程师们对着屏幕里的家人说“一切安好”,转身却投入卫星发射的最后调试。他们知道,自己拧紧的每一颗螺丝,都连着民族的飞天梦,就像当年钱学森先生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时所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白鸽掠过广场时,翅膀扇动的不仅是和平的气息,更是精神的回响。抗战精神的火炬,从未因和平年代而黯淡,反而在新的征程上越燃越旺。它告诉我们:团结是跨越山海的桥,坚韧是穿透迷雾的光,担当是托举未来的手。当脱贫攻坚的捷报传遍乡村,当科技突破的喜讯点亮实验室,我们看见的,是烽火淬炼的精神正在新时代绽放,是先辈未竟的理想正在我们手中实现。
愿后世永远不闻硝烟,愿和平的契约在精神的传承中永恒。而我们,将握紧这柄火炬,让实验室的灯光亮过当年的炮火,让乡村振兴的田野绿过当年的焦土,让精神的火种,永远照亮前行的路。
此致
敬礼!
王梦楚
2025年7月25日
(王梦楚,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聂艳华、谢海林)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焦作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