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先辈们:
展信安。
此刻提笔,窗外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而八十余年前的上海,你们正用血肉之躯在四行仓库筑起“孤岛”中的钢铁防线。
1937年10月,日军铁蹄踏碎申城,谢晋元团长率第88师524团一营官兵,奉命固守四行仓库。这不是一场注定胜利的战斗——仓库三面被敌包围,背后是苏州河对岸的租界,四百余名士兵(对外号称“八百”)以弹丸之地,对抗数万装备精良的日军。你们用沙袋堵住门窗,用刺刀与敌人近身肉搏,甚至身绑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战士陈树生在日军爆破仓库墙体时,高喊“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纵身跃入敌群,用生命阻止了进攻。
你们的坚守,是黑暗中的星火。四行仓库的硝烟,不仅点燃了上海市民的爱国热情——苏州河畔,无数民众冒死送来物资、隔岸致敬;更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抗战的决心,为后续援华力量争取了时间。如今,四行仓库纪念馆的弹痕墙前,仍有参观者驻足垂泪:那凹陷的砖面,是你们留给后人最震撼的“教科书”,教会我们何为“一寸山河一寸血”,何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此刻我正站在四行仓库西墙下,指尖抚过那些深嵌砖缝的弹孔——八十余年前,正是这些孔洞吞吐过硝烟,见证过你们用血肉之躯在苏州河北岸筑起的防线。墙内纪念馆的展柜里,静静躺着一封泛黄的家书,是谢团长在坚守仓库时写给妻子的:“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读罢让我感慨万千。
祖父总说,1937年的上海,夜空是红色的。守四行仓库时,你们隔着苏州河望见对岸日军的探照灯,像毒蛇的信子舔舐着仓库的钢筋铁骨。而现在,我从仓库出来,转身就能看见对岸陆家嘴的霓虹,环球金融中心的玻璃幕墙上,映着和平年代的车水马龙。那些当年被炮火掀翻的街道,如今跑着新能源汽车;你们当年用沙袋构筑的掩体位置,现在立着孩子们嬉戏的雕塑。
展柜里有份作战地图,羊皮纸边缘已经脆化,上面用红铅笔标注的防线,如今成了地铁12号线的一段轨迹。地图旁的电子屏上,正播放着北斗卫星实时传回的上海全域影像,那些当年你们用生命守护的街巷,现在清晰得能看见窗台上的盆栽。当年你们靠发报机断断续续传递的军情,如今通过5G信号,一秒钟就能传遍世界。
谢团长,您在遗书中写“望母亲勿悲”,如今您的母亲早已含笑九泉;您牵挂的“民族解放事业”,我们正接力推进——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年轻人像您坚守仓库那样扎根乡村;芯片研发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像您抵御外敌那样突破技术封锁。您当年守护的“民族尊严”,现在写在航母的甲板上,刻在珠峰的测量仪里,藏在每个普通人的笑容中。
你们曾在战壕里写下“愿后世不闻硝烟”,今天的中国早已实现了这一祈愿:脱贫攻坚战让近1亿人过上小康生活,“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华为鸿蒙”打破技术垄断,河南的麦田里无人机播种……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人传承着你们“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精神。
先辈们,你们用3500万同胞的牺牲换来了民族独立,我们正用奋斗让这片土地更加繁荣。去年,我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阅兵,当“东风”导弹方阵驶过,当青少年合唱团唱响《歌唱祖国》,我忽然读懂了太爷爷家书里“愿汝等安好”的深意——所谓“安好”,不仅是吃饱穿暖,更是一个民族挺直腰杆的自信,是后代子孙对“和平”二字最坚定的守护。
最后,请允许我替这个时代告诉你们: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你们的名字,永远刻在民族的丰碑上;你们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光芒。
此致
敬礼!
谢依晨
2025年7月29日
(谢依晨,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谢海林 聂艳华)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焦作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