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1937年南京守城先辈:
你们好!
请原谅这封迟来的信,穿越八十八载烽烟,终于抵达你们曾用鲜血浸透的土地。
此刻我手心里,正握着一枚铜质的“忠勇”勋章,它曾属于我的叔公,一位在你们中间奋战至生命最后一息的战士。勋章边缘微钝,棱角早已磨得温润,却仍沉沉地坠手——仿佛凝结着当年紫金山麓的寒霜与硝烟。它无声地,向我传递着一种尚未冷却的体温,一种超越时空的沉重嘱托。
我常想,当1937年12月,朔风卷着炮火撕裂金陵城墙,你们在断壁残垣间辗转血战,抬眼望见的天空该是何等颜色?想必是硝烟弥漫的灰黄,将星月也吞噬殆尽。而今日,当夜幕降临,我站在紫金山天文台巨大的圆顶之下,仰望穹顶徐徐打开,漫天星辰如碎钻倾泻而下——这浩渺星河,这璀璨灯火,这宁静如水的夜空,正是你们当初以血肉之躯奋力守护,却未能亲见的平凡景象啊!那时你们所守护的,不正是此刻我脚下这片安宁的土壤,以及土壤上孩子们奔跑时那无所顾忌的欢笑声么?每每念及此,星辰的微光便在我眼中悄然模糊,凝作滚烫的敬意。
去年深秋,我踏访雨花台。行经烈士就义群雕前,偶遇一群系着红领巾少年。他们挨个肃立,稚嫩而庄重地献上小白花。就在那一刻,微风拂过,仿佛有无数英魂在树梢间低语,孩子们仰起的小脸沐浴着阳光,如同在承接无声的誓言——这誓言并非写在纸上,而是刻入了目光深处,融入了血脉奔流。你们当年在炮火中发出的最后呐喊,越过漫长岁月,竟在孩子们纯净的敬礼中寻到了最坚定的回响。原来牺牲的深意,就蕴含于这生生不息、心手相传的和平接力之中。
先辈们,我有时会想象你们也曾有过的短暂安宁时刻:或许是在战壕间隙,于硝烟弥漫的缝隙里,你们也曾仰望过同一片无垠的星空?那微光可曾抚慰过你们焦灼不安的心?如今,当我们从容漫步于月下,当孩子们在春日里追逐纸鸢,当万家灯火在夜色中安然亮起——这一切你们未曾享有的日常,恰恰是你们当年以生命为笔、以热血为墨,为后世奋力绘就的图景。你们未能等到的黎明,已化作我们每一个平凡清晨的温暖阳光。
这枚勋章,如今在我手中静静地呼吸。它那微凉的铜质触感,时时提醒我:这看似寻常的人间烟火,竟是用当年多少滚烫的生命交换而来。你们以最彻底的“去”,换来了我们最珍贵的“在”啊——这份沉重的托付,我们唯有以永不褪色的铭记与更坚实的守护来承接。当和平的钟声回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当年轻的欢笑取代了炮火的轰鸣,请相信,你们用生命点亮的信念,正通过无数平凡的我们,在这片曾被血泪浸透的土地上,坚定地延续着。
此致
敬礼!
王含玥
2025年7月30日
(王含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谢海林)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焦作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