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守护的春天,正繁花盛开
2025-08-19 浏览量:0

​致1937年的前辈们:

见字如面。

想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打赢了。那场后来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战争,你们用十四载光阴换来的胜利,如今被郑重地刻在历史课本里、纪念馆的墙上,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血里。每年七月七日,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会降半旗,学校会组织我们听老兵讲故事,连孩童都知道,曾有一群人用血肉之躯,把侵略者挡在了家园之外。

可我知道,此刻的你们对此一无所知。你们或许听说过东北的战事,或许在报纸上见过“时局紧张”的字眼,但更多人仍在为柴米油盐忙碌:母亲在灶台前蒸着白面馒头,父亲在工厂里拧紧最后一颗螺丝钉,学生们背着书包穿过石板路,嘴里念着“少年强则国强”。你们眼里的未来,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太平盛世,是孩子们能安心读书、不再流离的普通日子。

我多想提前告诉你们将要发生的事:卢沟桥的枪声会在七月七日响起,北平会沦陷,南京会遭遇浩劫,千万同胞会失去家园。但我又怕这消息太沉重——你们中,有人会成为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紧攥着家人的照片冲锋;有人会成为教师,带着学生往西南逃难,在山洞里继续上课;有人会成为母亲,把最后一块干粮塞给孩子,自己倒在逃亡的路上。你们会经历我们无法想象的苦难:饿到啃树皮,冷到裹草席,在轰炸中躲进防空洞,听着身边人无声地流泪。

可我更想告诉你们:你们从未被打倒。在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死守阵地,身后是租界百姓举着国旗的呐喊;在台儿庄,士兵们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泥土里都渗着热血;在延安的窑洞里,有人用钢笔写下“为人民服务”,有人教农民识字,有人研究怎么造土炸药。连最普通的百姓都在战斗:小贩把钱偷偷塞给游击队,老太太给伤员喂水时说“孩子,娘给你当后盾”,学生们在街上贴满“还我河山”的标语。你们或许渺小如草芥,却在狂风里站成了森林。

有个细节我一直记得:1941年,西南联大的师生徒步三千多里迁往昆明,有人脚上磨出了血泡,却把书本裹在怀里生怕淋湿。他们在茅草屋里上课,用炮弹壳当铃铛,却培养出了后来的两弹元勋、文学巨匠。那时的教授说:“我们读书,是为了等胜利那天,能重建一个更好的中国。”而如今,他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高铁能一日千里,乡村里也通了网络,孩子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课本上印着你们当年守护的国旗。

有时我会对着老照片发呆:照片里的士兵穿着补丁军装,胸前别着褪色的徽章,眼神却亮得像星星;逃难的母亲抱着孩子,脸上满是疲惫,却把孩子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学生们举着横幅游行,拳头攥得发白,声音却响彻云霄。我总在想,他们知道自己会被记住吗?知道八十八年后的我们,会对着他们的照片流泪吗?

其实你们早就给出了答案。在山西的一座碉堡里,有个士兵刻下“中国不会亡”;在南京的墙壁上,有人用鲜血写下“还我南京”;在每个被炸毁的村庄,幸存者都会在废墟里埋下一粒种子——你们或许没把握能看到胜利,但你们坚信,总有一代人能迎来光明。

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1937年的模样。我们有航空母舰在南海巡航,有5G信号覆盖到珠峰,有农民用无人机种地,有年轻人在海外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但我们从未忘记:这一切的起点,是你们在黑暗里点燃的火把。你们没见过高铁,却铺就了它要行驶的土地;你们没上过互联网,却守护了能孕育它的和平;你们没来得及变老,却让我们能安稳地活到白发苍苍。

今年清明,我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面墙上刻着三十万个名字,都是1937年冬天逝去的同胞。有个小姑娘在名字前放下一朵白菊,奶声奶气地问妈妈:“他们能看到现在的春天吗?”妈妈说:“能,他们会变成天上的星星,看着我们好好活着。”

前辈们,你们看,这就是你们守护的春天:樱花会在武汉的街头盛开,孩子们会在公园里放风筝,夜市里飘着烤串的香味,老人在广场上晒太阳。这人间烟火,是你们用苦难换来的寻常,是你们当年最朴素的愿望。

如果你们能穿越到现在,或许会惊讶于高楼大厦,或许会好奇手机里的世界,但我猜,你们最想看到的,一定是孩子们的笑脸——那些不用躲防空洞、不用逃难的孩子,正背着书包走向学校,像当年的你们一样,眼里有光,心里有梦。

最后,请允许我替所有后来人,对你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在最黑暗的时刻没有放弃,谢谢你们把“中国”这两个字,牢牢扛在了肩上。我们会带着你们的信念继续走下去:守护家园,珍惜和平,让这片土地永远有蝉鸣、有炊烟、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此致

敬礼!      

许玉童

2025年7月25日

(许玉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 指导老师:谢海林、聂艳华)

统 筹:曾琳琳

编 辑:李灿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焦作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