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风骨永铸心
2025-08-20 浏览量:0

​未曾谋面的先辈:

展信安!

此刻我正坐在太行八英纪念馆的台阶上,馆内微弱的光线透过窗棂,将那些褪色的军装、沉默的步枪、泛黄纸页上模糊字迹的影子,长长地投射在眼前这片土地上——如同历史幽深的叹息,无声地漫过脚边。我指尖触碰着石阶粗砺的纹理,仿佛触到了某种沉重的余温,一种属于你们那个寒冬的、滚烫的余烬。

馆中陈列着一架小小的纺车,旁边文字说,它是八位女战士在敌后艰苦岁月里共用之物。我的目光长久停驻在那被磨得无比光滑的木架上,思绪却穿透玻璃,飘向了另一片无声的战场。我想起昨夜与父亲通话时,他声音里藏不住的疲惫——作为一名狱警,他刚结束一轮漫长的夜班巡查。他守着高墙之内,如同当年你们守护着烽火边陲,在常人看不见的角落,以百折不挠的意志,默默化解着暗流汹涌的危机,守护着一方秩序的安宁。这沉甸甸的责任,与纺车在油灯昏黄光晕下昼夜不歇的嗡鸣,竟有着相似的倔强心跳——原来那份不肯低垂的头颅与不肯熄灭的目光,早已融入民族的血脉,蛰伏于我们面对任何困境时的脊梁里。

展厅深处,一面斑驳的墙壁上,深深嵌着一枚扭曲变形的弹头。解说词平静叙述着它曾撕裂过怎样年轻的胸膛。我凝望着那冰冷的金属,耳畔却恍惚响起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他言语朴素,却重若千钧。这声音与墙壁上那枚沉默的弹头瞬间在我心中碰撞、交叠。隔着八十八载汹涌的时光,我骤然领悟了你们胸膛迎向炮火时那份决绝的份量。你们用血肉之躯抵挡钢铁洪流,以不畏强暴的脊梁撑起摇摇欲坠的天空;而今天,我的父亲,以及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守护着和平秩序的人们,同样以血肉之躯——以日复一日的警觉、以年复一年的坚守,构筑起另一道无形的长城,抵御着侵蚀社会肌体的种种暗礁与浊浪。这战场虽无形,其激烈与意义,何曾稍减分毫?

步出纪念馆,山风浩荡。我长久伫立,回望那扇沉默的门扉。馆内凝固的烽烟与门外跃动的、斑斓的秋色,在眼前形成奇异的叠印。八英馆的基石之下,是你们用青春与热血浇灌的土壤;而此刻我脚下所立、目光所及的安宁山川,正是那土壤之上开出的最绚烂的花。你们当年在刺刀寒光下守护的“愿后世不闻硝烟”的祈愿,已化作今日回荡于这山谷间的朗朗书声、市井笑语。这寻常的烟火人间,便是历史给予你们最深的回响,亦是交付于我们手中最重的嘱托。

请放心,太行山的风骨早已刻入吾辈血脉。吾辈定不负所托,未来立于三尺讲台之时会告诉孩子们,您们以百折不挠精神在太行深处纺出的布匹,如今正化作西南深山扶贫干部脚上沾满泥土的鞋履——他们面对陡峭悬崖与贫瘠土地,一遍遍叩响紧闭的门扉,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曾被遗忘的角落,让“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响彻山谷;我会告诉他们,您们胸膛迎向弹雨时那“不畏强暴”的怒吼,如今正化作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火——面对技术封锁的铜墙铁壁,无数科研工作者以沉默的硬骨,在代码与数据的洪流中筑起新的长城,誓将卡脖子的手奋力掰开!

您们当年守护的星火,正在这没有硝烟的土地上燎原成另一种壮丽:它是农家屋顶光伏板反射的温润光芒,是高铁穿行于你们曾以脚步丈量过的崇山峻岭,更是幼儿园里孩子们追逐嬉闹时洒落的、如同清亮铃铛般的喧笑——这正是您们当年在断壁残垣间,用生命渴盼的人间天籁。这喧笑如此平常,却又是如此来之不易的和平回响。我们定以您们赋予的勇气为剑,以这盛世安宁为盾,在属于我们的时代疆场上,续写那份未曾褪色的刚强,令这星火永燃不息,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路途。

此致

敬礼!

王淳

2025年7月31日

(王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聂艳华、谢海林)

统 筹:曾琳琳

编 辑:李灿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焦作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