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九三七年的你们
2025-08-26 浏览量:0

亲爱的先辈:

    展信安!

此刻是2025年的一个夏晨,我坐在窗前,晨光微熹,终于鼓起勇气写下这封寄往88年前的信。笔尖沉重,因为知道这封信永远无法真正抵达;心头更沉,因为要如何用苍白的文字,承载你们那个时代的血火与信仰?

1937年,你们正年轻。有人是刚走出学堂的学生,有人是新婚不久的丈夫,有人是孩子的父亲。但当战争的阴云笼罩家园,你们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战士。不是不惧死亡,而是有比生死更重要的选择——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存亡。

我读过你们留下的家书。那句“母亲,儿此次赴北,生死未卜,但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数次掩卷落泪。你们用最朴素的言语,诠释了最伟大的情怀。在平型关的硝烟里,在台儿庄的焦土上,你们用血肉之躯告诉我们:爱国从不是口号,而是具体的、沉重的、需要付出生命的抉择。

今天的中国,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但我们从未忘记,现在的每一片安居乐业,都浸透着你们当年的血泪。如今的每一寸山河无恙,都凝结着你们曾经的牺牲。你们期盼的“明日中国”,已是高铁穿梭、神舟飞天、孩童安睡的模样。最珍贵的是,你们用生命守护的民族魂,已经熔铸进我们的基因里——是那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节。

每当看到这段历史,我常常会沉思自问:若生于你们的时代,我能否如你们般勇敢?于是更加懂得,和平年代的坚守,同样需要你们那样的信念。走访村民时,我学习你们深入群众的作风;解决纠纷时,我铭记你们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韧劲;面对困难时,我想起你们“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执着与悲壮。

你们的精神,不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而在每个普通人的选择中。当老师为山村孩子点燃求知的灯,当医生为抢救生命彻夜不眠,当干部为百姓福祉奔走田间——这都是你们精神的当代注脚。我们或许不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同样需要坚守与奉献、责任与担当。

最近总在想:什么是真正的传承?后来明白,不是年年祭奠,而是让你们用生命捍卫的价值,在我们的时代继续发光。我们会让这片土地更加美好,让公平正义照耀每个角落,让你们的牺牲不被辜负——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告慰。

落日不会忘记每一个黄昏,山河会记得所有守护她的人。最近看到一段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战机划破故宫上空,不禁热泪盈眶。那一刻,我看见你们化作了长风,依旧护卫着这片深爱的土地。这盛世,如您所愿。

此致

敬礼!

一个不敢忘记过去的后人
2025年夏

统 筹:曾琳琳

编 辑:李灿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焦作日报>> 客户端